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张卫红: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载人航天领域攻克了系列“卡脖子”技术。高校为此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比如,西北工业大学在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设计制造、实现装载能力与飞行性能提升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直接应用于载人航天等重大型号任务。
罗先刚:就我从事的光电领域来看,我国在超强超短激光技术、大口径光电装备、轻小型光电成像系统、超构材料及器件、光量子信息技术、智能光学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成绩的取得,既有科技工作者的好奇心和灵感驱动,也有国家重大需求的导向牵引,还有企业的持续关注和努力。这表明,科技事业的进步不只是科技界的事,还需要创新生态,需要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
方向:我国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计量科研成果近年来也大量涌现,特别是在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中作出重要贡献。比如,在世界上唯一实现用两种完全独立的物理方法对玻尔兹曼常数进行精确测定;自主研制的铯原子喷泉钟稳定运行,中国成为世界上寥寥几个能驾驭国际原子时的国家之一。这些突破性成果得益于国家科技政策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离不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点项目的有力支持,是老一辈和新一代计量科技工作者长期艰苦奋斗和不断追求卓越的最好见证。
王小军:作为我国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具有跨领域、跨系统、多学科的特点。其中,对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组织了全国的优势资源联合攻关,既有清华、北大、北航、北理工等高校的研究资源,也有航空、船舶等领域单位的专家资源。这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一次有益探索,也反映出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主持人:创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新型举国体制等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此,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方向: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以国家使命和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四个面向”,通过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不断凝聚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攻克重大科技难题,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尊重科学规律、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
王小军:在不同时期,举国体制在保持基本内涵不变的情况下,应时代之所需呈现出新的特点。纵观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历数“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北斗导航等重大成就,无不得益于举国体制。在加快推进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着力抢占航天科技未来竞争制高点,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罗先刚:印象最深的是科学的、有组织的建制化科研的做法。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对科研工作作了新的部署,赋予了有组织的科研模式新内涵,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效果明显提升。多个省市也成立了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由领军企业牵头,联合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进行了创新链、资本链和产业链融合的尝试。
张卫红:在我国一款民航大飞机研发过程中,西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参与技术攻关和研发,建立了多专业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科研平台,突破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充分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