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之一,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了战略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人类文明发展大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历史判断和战略布局。我们要站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扎实推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超越了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毫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生态保护、绿色优先的现代化提供了示范,也为人类社会处理现代化历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选择。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人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发展。不管人类能力有多强大,也无法独立于自然界而实现发展。中华民族自古倡导“天人合一”,古代先贤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等诸多智慧,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思想启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理论创新。
工业文明的优势是规模化生产使商品迅速丰富,缺陷是对全球资源消耗和污染转移。要解决这些生态危机必须从人类自身出发,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省工业文明,以尊重自然的心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彻底改变了工业文明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化解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环境与发展二元对立的矛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而成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路径。
上一篇: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的大学问
下一篇:加快布局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