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编辑出版:《科学技术创新》杂志社
创刊时间:1997年
开本尺寸:大16开
语言种类:中 文
出版周期:旬 刊
邮发代号:14-269
每册定价:20.00元
发行范围:公开发行
网  址:kxjscxzzs.cn
投稿邮箱:kxjscxtgyx@163.com

本刊声明

       凡投稿本刊的稿件,作者文责自负,确保稿件不涉及保密事项,署名无争议。对于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作者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来稿凡使用,即视为全体著作权人同意将所投稿 件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本刊杂志社。本社可以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特此声明!

编辑部公告

通知:敬请各位作者注意,本刊诚征优秀学术稿件,来稿必须为原创稿,不得抄袭和篡改他人作品。凡是投稿本站正在审核期的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审稿期限一般二到三个工作日,作者可以随时在本站作者查稿系统中输入文章编号,查询稿件审核情况。

共享体育场地,更好满足公众健身需求

来源:本刊杂志社        点击: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8日

 近来,江西省南昌市的一纸通知引发公众热议。据媒体报道,江西省南昌市教育局日前发布通知称,将进一步督促24所局属中小学校的32个校区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能开不开”将被通报批评。

对外公布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名单,明确实地督查的工作举措,南昌的这一举措为暑热里的人们带来些许“清凉”。暑期正值群众健身旺季,尤其是对于放假在家的中小学生,日常锻炼成为新的“刚需”。向社会开放暑期闲置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让青少年学生和群众在家门口便利、低成本参加体育活动成为可能,正解他们需求之“渴”。

积极回应群众呼声、正视群众“急难愁盼”,敞开学校大门,让民生更有温度。其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的支撑。而且学校的大门并非一开了之,只针对学生的场地设施对社会人员开放,势必增加了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及压力。聚焦解决问题,展现了公共服务部门事不避难的担当与作为。这也是此举赢得网友广泛称赞的深层原因所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健身的需求也不断走高,运动正日益成为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朋友圈里,晒跑步里程数的人越来越多,“跑个马拉松”对很多健身爱好者来说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事。但这也让本就有限的社区体育场所更加供不应求。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数量占比近39%,面积占比达53%,其中,中小学的面积占比就超过46%。这些资源在夜间和周末,以及眼下的暑期,多数处于“沉睡”状态。盘活这些校内体育场地资源,对于缓解社会体育场地资源紧张、激发全民健身热情,进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并非一件小事。

近年来,不少地方尝试敞开学校的大门,让校内的体育场馆资源为更多人所共享,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权责边界不清、管理成本增加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等主体共享校内体育场地资源的积极性。此次人们关注南昌开放校内体育场馆的举措,也是希望能从南昌的实践经验中获得启发,丰富破解相关难题的工具箱。

在此前,多轮的社会讨论和多地的探索,已经找到了一些解决前述问题的钥匙。比如,实行严格的准入和预约制度,确保开放安全有序;鼓励购买专项责任保险及其他运动伤害类保险,兜牢安全网络;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委托专业组织运营等方式,解决管理及资金等问题。公众寄望在这些探索的基础上,能加快形成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的体制机制,涵养社会公共意识。这也意味着,不只是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向社会开放,而是要推动整个社会公共体育资源共享,让有限的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眼下,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多地的城市更新行动,为创造更多群众就近健身锻炼的场地提供了契机。在不少城市的老城区,存量低效用地被盘活,高架桥下、城市空闲地、旧厂房、公共建筑屋顶等这些城市中“沉睡”的角落正在变为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数字技术的迭代出现,提升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也拓展了体育健身“虚拟”场景和空间。

让不断扩容的共享体育场地资源,更好满足公众健身需求,激活一个个街区乃至整座城市的创造活力。


杂志社地址:中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西大直街和兴商厦A-2603(150600)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