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深刻领悟“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科学指引。
扎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之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深处走来,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在日用而不觉中为中国人民所认同和践行,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发展的文化根基。只有植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第二个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筑牢厚实的文明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引。
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之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需要代代守护,也需要推陈出新。只有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牢牢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引领、在引领中前行。
赓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之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同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重大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赓续中华文脉,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以思想和文化的主动,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北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和新中国的首都,深刻见证了党领导人民在“两个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伟大历程。新时代十年来,首都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深刻转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取得的重大开创性成果,都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结出的硕果,也见证了“第二个结合”带来的文化主动和精神力量。新征程上,北京将坚持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继续以“第二个结合”不断激活首都文化,努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牢牢扎根,不断形成北京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