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风险投资、种子基金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股贷债保”加强联动破解科技企业融资瓶颈……如今,金融产品持续创新,财税支持不断加力,以往因规模小、轻资产、难估值而面临融资难题的初创科技企业,获得了更多帮助。日前,记者走进多家科技型企业,感受创新热情。
扶早、扶小、扶优,基金呵护好项目成长
8月底,与安徽科技馆合作的“量子视界”项目顺利交付,合肥瀚海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胡伟长舒一口气:“多亏了种子基金的帮助,让我们有底气接下这个项目。”
两年前,依据高校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的政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胡伟成立了瀚海量子。这家科技型企业成立初期,缺资金、少设备、没场地的窘境,曾让创始团队一筹莫展。
去年5月,在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成果项目路演中,胡伟对公司技术的展示,成功吸引了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二组组长黄叙新的注意。作为合肥市种子基金运营管理方合肥市科创集团副总经理,黄叙新现场研判确认项目创新性和实用性后,与瀚海量子公司科研团队初步达成协议,投入种子基金200万元。
种子基金加持,不仅帮胡伟的企业渡过难关,还撬动了其他资本的加入。“企业刚成立没啥盈利,融资困难。拿到种子基金后,不仅解决当下资金难题,也让我们后续融资容易了很多。”胡伟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和合肥产业投促高新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洽谈,很快又能获得300万元投资。
立足扶早、扶小、扶优,2022年,合肥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种子基金,为“原始创新、源头创新、集成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与其他基金不同的是,种子基金投资项目处于更早期阶段,像‘播种’一般。”黄叙新说,运作过程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予以评定,允许基金出现最高不超过50%的亏损。截至目前,合肥市种子基金已审议108个项目,其中97个项目通过了立项会,审批投资金额超过1.6亿元。
今年以来,瞄准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肥市种子基金已签约放款项目29个,合计5350万元,实现重点产业全覆盖。如今,全市已构建起“政府引导母基金+种子/天使/科创基金+市场化基金”的“基金丛林”,为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的科创企业发展潜力大,但也有商业风险较高、信用水平较低等问题,往往难以从传统融资渠道获得资金。作为专业机构,天使投资、种子基金等投资对于初创企业意义重大,能为企业开展研发、市场推广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还能通过业务指导,规范企业治理,提高项目成功率。”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说。
包揽第六届(2023)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冠亚军、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立项、入选青岛市“硕果金”首批拟投项目……成立短短1年,青岛健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就实现了快速发展。
2022年,冯庆宇创立健新医疗,带着想法和技术,他和团队来到山东青岛高新区路演。“起初我们只是想有个平台推介一下产品,没想到受到高新区重视,获得了持续的资金扶持。”冯庆宇说。
近年来,青岛市致力于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出台《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和“青岛创投风投十条”政策,以政府引导基金为纽带,优化政府引导基金政策体系,通过完善政策激励、搭建资本公共平台等一系列组合拳,激活创投风投机构投资青岛项目的内生动力。
“有了政府投资基金的投入,各类金融机构对我们的兴趣大大提高,融资顺利多了,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产生。”冯庆宇向记者介绍,他们不仅获得了政府投资基金3000万元,还获得浦发银行青岛高新科技支行1000万元信贷支持,完成A轮融资数千万元,并获得青岛市“硕果金”500万元投资。
“目前,各地基金发展迅速,形成了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优质企业研发创新。”田利辉说。
据了解,财政部、科技部设立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已累计设立36只子基金,在项目层面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超过1000亿元,放大比例1∶18。已投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已有36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田利辉认为,为了更好地支持天使投资、种子基金、产业基金等发展,政府需要持续发挥好引导作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同时,通过设立引导基金、提供税收优惠、放宽投资限制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努力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上一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用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