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蕴含着发展观,明确了方法论。
疫情三年,实现年均4.5%左右的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23年,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经济的亮眼表现,离不开宏观政策的有效衔接、接续发力。
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政策、对115项阶段性政策明确后续安排,相机出台一批针对性强的新举措,积极谋划并适时实施一批储备政策,2023年,宏观政策“三个一批”,叠加形成“组合效应”,助力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财政政策延续积极基调,与货币、产业等政策密切配合,政策效能不断提升。
减税降费,2018年及之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作出部署。这些年,营改增、个人所得税改革、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清理规范收费和基金等政策接连出台。2023年,财政部门分批延续、优化和完善了70余项税费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支持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支持促增收扩消费保民生,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2023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2万亿元,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从完善税费支持政策,降低经营主体税费负担,到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推动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再到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落地见效,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23年,金融管理部门两次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累计0.5个百分点;两度降息,调降逆回购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利率,分别累计下降20个、25个基点。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加强对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提升对民生领域的金融服务质量等。
两组数据,见政策力度:截至2023年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9万亿元,同比增长超23%;当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78%,较2022年下降0.47个百分点。
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前,我们保持战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协同发力,合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数字经济、电力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引导支持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新领域、抢占新赛道……近年来,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迈出新步伐。如今,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落子成势,主导产业总产值达20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3年前三季度的15.3%。
——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逐步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速;《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实施以来,改革向深水区挺进;创新“揭榜挂帅”“赛马制”,激发9000多万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印发,要求稳步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规模……点燃创新引擎,发展活力更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第十二位,其中6个指标位居世界第一。同时,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
——社会政策兜牢民生底线。从退休人员养老金迎来十九连涨到“直补快办”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展,从继续提高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到多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2023年,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继续织密扎牢,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目标一以贯之,政策接连出台,效果联动叠加。
开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谋划出台更多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认为,2023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以及降准降息、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将在今年持续释放,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形成叠加,有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上一篇:宏观政策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