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从绘画到陶艺,杭州梦栖小镇“艺汇丝路”访华采风作品展上,一批批凝结着中外友谊和真情的艺术作品正在集中展示。
从良渚文明的玉器文物,到富春江畔的风景,再到点茶、越剧、中国书画、围炉煮茶等中式雅韵体验活动……论坛期间,来自83个国家的84名外国艺术家,参与到“艺汇丝路”采风活动中。他们从杭州出发,分别前往湖州和绍兴,体验浙江山水美景,领略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途中,艺术家们根据采风见闻,各自进行创作。
来自阿塞拜疆的艺术家,将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里拍到的出土陶器与阿塞拜疆的陶器搭配进行艺术创作。一位阿曼艺术家将一首唐诗写在画作上。20余名来自杭州两所小学的学生还与参加采风活动的各国艺术家一起创作了陶艺、国画、版画等包含良渚文化元素的艺术作品……立足浙江人文历史的艺术对话,让各国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
在湖州安吉的余村,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新西兰艺术家麦克劳德·凯瑟琳·罗丝时不时收集起一些树叶,放进随身的挎包里。“我在这里看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她说,在中国的见闻,让自己有了更多创作灵感,想要将看到的一切都吸收、融入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这些年来,随着对中国的深入了解,我在作品中逐渐加入了一些中国元素,如中国传统器具、植物等,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我,激发着我的创作灵感。”哈萨克斯坦画家基里巴耶夫说,从神秘的神人兽面纹到精致的各式玉器,良渚的历史文明,深深吸引着自己。
主题为“中外艺术家眼中的文明交流互鉴”的“良渚论坛”艺术家分论坛上,来自科特迪瓦、叙利亚、哈萨克斯坦、泰国、荷兰、新西兰、厄瓜多尔的7位外国艺术家与国内艺术家代表,畅谈艺术创作与文明交流互鉴。
科特迪瓦艺术家玛蒂尔德说,文化和艺术是没有语言障碍的,艺术和文化属于全世界的人民。20多年来,她的艺术创作手法一直和中国书法文字联系在一起。交流带来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包容、更有力的开放、更丰富的创造。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张捷说,良渚也启示着我们,人类对于美、对于和谐的理解是共通的,要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