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每一片红色热土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这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泸州本土红色文化是我党革命先烈在革命、建设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结晶的总和,为我们带来了精神体悟和精神上的滋养,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泸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历史在泸州留下了丰富文物、遗迹。据统计,泸州市有革命遗迹遗址12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有国家、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1处;建有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泸顺起义陈列馆4座红色主题陈列馆;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泸顺起义陈列馆、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3个景点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泸州本土红色革命文化是我党百余年来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涌现出可歌可泣的历史英雄人物和历史事迹,比较著名的有:我党革命领导人物毛泽东、朱德、刘伯承、陈毅等曾经在泸州开展革命活动;古蔺赤水河畔的太平渡口和二郎渡口是四渡赤水战役的展开地,成为毛泽东同志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鸡鸣三省”的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召开的石厢子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是重新确立毛泽东同志正确军事指挥的重要会议。巍巍龙透关是杨闇公、刘伯承、朱德、陈毅等领导泸顺起义的主战场;纳溪棉花坡是朱德元帅铁血护国、一战成名的激战地,方山、鼓楼山曾是朱德元帅剿除匪患救民水火的发生地。泸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在泸高校提供了宝贵的生动的红色革命思想教育资源。
二、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将本土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融入本地高校育人,不仅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理念,而且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红色文化有利于激励人们树立高尚道德情操、格物致知、修身自强,追寻人生终极价值。人们在欣赏红色文化时,不仅能得到感官上的接触,身心上的熏陶,而且让人在追忆那些为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奉献青春热血乃至宝贵生命的英雄的同时,生发出一种豪迈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立身育人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所以除思政课关键课程外,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其他育人课程或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价值遵循,关键在于是否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是否培养一代又一代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本土红色文化孕育着丰富的可亲可感的育人价值,红色资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征,可以弥补理论课程理论性、抽象性的缺陷。红色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既定目标。
(二)传承红色文化优良传统
红色文化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历史,是当代中国的一个独特的精神实质和文化象征,体现了中国人民勇于斗争和奋勇前行的优良传统,彰显了革命和建设仁人志士的雄心壮志和实践作为,为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滋养,使我们坚定信念、担当责任,同时呼唤青年以一种正确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角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同时红色文化史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昭示了人类社会进程中民心所向的历史真谛。在艰苦的建设和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敢为人先让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看到希望,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激励着中国人民在破除万难中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的开拓创新更让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再获佳绩。[]通过革命历史、英烈人物及事迹对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帮助青年一代树立坚定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大志无私,奉献作为的爱国情怀,自觉筑牢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弘扬红色文化优良传统,有助于继承和发扬实干担当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三)激励高校青年奋发作为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历史源泉,是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精神动力,也是培养中国精神、中国担当、中国力量的重要内容。[]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将激励高校青年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舍身忘死、视死如归,面对困难,奋勇直前的精神,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于进行自我激励、自我革新,战胜成长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将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坚持立党为公、无私奉献的情怀,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个人作为和社会需求、个人奉献与民族奋斗目标作为奋斗目标。将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
三、本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进路
(一)锻造本土红色素养的师资队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传授,理论讲解与传递,还是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塑造,教师的主导作用都不容忽视,教师既不是理论知识的“搬运工”,也不能把学生头脑作为知识技能的储存器,更不能把教学过程作为机械的物理传输。然而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品质等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教师应更加注重本土红色革命素养的积累和传承,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肩负的时代使命,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关系到教师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能力、文化自信,关系到学生职业生涯以及终身发展,关系到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高校教师应虚化若谷,走出课堂,系统搜集和熟知本土红色文化的历史遗迹、事件、内涵和价值,解决对本土红色文化了解不深、教育题材没有体系化、教育效果不理想问题。二是要做好课程融入,提升育人效果。本土红色文化的传承离不了教育目标融入、教育内容融入和教育情景融入。将红色文化的育人目标融入课堂教育目标之中,把培养红色基因新人作为预期结果,发挥目标的指向作用。内容是指某一事物包含的实质物品或精神要义,红色文化与某些课程在授课内容上具有高度的耦合性,红色文化的核心要义包含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等,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本土红色文化,注入鲜活的历史案例,感悟榜样人物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激发学生潜在的内燃力。教学情景是指在教学课堂上,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形象、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认知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更加深入地生成认知。泸州红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直观生动、形象逼真、感染力强,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物质资源,引入本土红色文化情景,试图恢复历史情境,并提高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延展性。
(二)建设本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泸州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内容涵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多重领域,蕴含丰富又多元的精神内涵。在泸高校应明确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于教育成效的重要作用,主动深入挖掘本土现有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引导大学生群体在实地体验中深化感性认知、升华理性认知,更加深刻地领会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自觉树立文化传承意识。[9] 一是选取学校附近所在地的革命旧址、纪念馆等作为红色教育和宣传基地,拓宽红色文化的教育渠道。二是联合在泸高校,突出泸州本土红色革命文化特色,合力着力打造一批反映本土红色革命文化的精品案例、精品教材和精品在线课堂,开展红色课程资源共建,成果共享,采用情境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形式,唤醒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红色文化四渡赤水为例,在泸高校可对重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共同利用VR打造虚拟仿真场景,做到资源共享。三是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学习与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提升思想境界,联合文化宣传主管部门,建立校地合作机制,选派高校学生担任红色文化基地的解说员,或定期邀请红色文化解说员、红色文化专家等进入高校开展讲座,起到示范引领和宣传作用,同时学校应把入团活动、入党活动与红色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进而起到教育作用。
(三)大力推动本土红色文化传播
在信息高度发展时代,网络、智能手机和各大网络媒体社交平台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学生已然受到了来自猎奇化泛娱乐主义思潮的冲击。新奇事物的狂轰滥炸让他们思维定力下降,尤其是面对理论知识平面化、线性化的教学,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学习实效性不佳的问题,在红色文化融入教育育人的进程中积极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注意授课时理论知识的立体化表达,将平面化、线性化的教学转换成可视化、实体化,比如结合图像、影片,注重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和接受,使得枯燥的知识点更加生动易于接受。[]高校注重情境教学,生动展示还原历史史实,增加学生的生成体验性,可运用3D、VR虚拟仿真和全景拍摄制作等技术建设一批再现革命历史的教学场景,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高校利用学生第二课的辅助效应,增强学生的红色文化实践体验,派驻指导教师组建红色文化传播社团,召集热爱剧本创作,影视摄影、剪辑,影视戏剧表演等特长与兴趣的大学生根据本土红色文化史实,自创自导自演红色文化微电影、微戏剧,并适时进行展播,营造红色文化的校园氛围,使红色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价值得以全面发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劲动力和民族文化发展和升华的结晶,它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也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財富。高校应深入锻造具有本土红色文化素养的高校师资队伍,深入建设本土红色文化的教育资源,大力开展本土红色文化传播,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更好地推动本土红色文化的传承,发挥文化育人价值。